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人文历史 > 解读北京著名古建筑的景点之谜(图)

解读北京著名古建筑的景点之谜(图)

2010-12-28 2:00:00   网友评论来源:北青网  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  城门楼

  现在,满北京都充斥着所谓的现代建筑,许多老建筑也面临着“拆”的命运。在拆拆建建当中,北京人都快想不起老城墙是什么样了。北京城墙大都已拆掉,惟保留了三座门楼:正阳门、东便门和德胜门。

  北京有句老话:先有德胜门,后有北京城。此话道出了德胜门的来龙去脉。元朝末年,大将军徐达率领军队攻破了元朝的大都城(即北京),元顺帝急忙从大都城北门健德门逃走了,元朝从此灭亡。徐达便把健德门改成德胜门,也叫得胜门,可能是纪念明军取得胜利之意。这是洪武元年(1368年)的事。到了永乐十八年(1420年)修北京城时,就把大都城的城墙南移两公里,另外修了城门和瓮城,还叫德胜门。由此看德胜门的命名早于北京城52 年。

  北京城建成了,共有9个城门。各有各的用途:在封建王朝时代,皇帝专门喝玉泉山的泉水,给皇帝运水的水车,从西直门出入;给宫廷运煤的煤车出入于阜成门;正阳门出入皇帝祭祀天地的车辇;朝阳门走粮车;东直门通柴车;崇文门进酒车;宣武门出刑车;安定门出战车;出兵打仗,得胜还朝,要进德胜门。据说,清朝士兵们进德胜门时还要高唱“得胜歌”。听“老北京们”说,这得胜歌就是八角鼓(单弦)的前身。

  据史书记载,明正统十四年(1449年)八月瓦刺军进攻北京,兵部尚书于谦率领大军出安定门迎敌,一举击毙了号称“铁颈元帅”的也先的弟弟索卯那孩,把瓦刺军打得丢盔弃甲。于谦得胜,凯旋而归。这是于谦保卫北京的一次大胜仗,在历史上很有名。以后,到了祟桢十七年(1644年),皇帝朱由检派吏部右侍郎李建泰带兵出安定门,开赴山西去打李自成的起义军。军队刚走到涿州,迎头碰上闯王的部队,兵士不战自溃,闻风丧胆而逃。李自成的大军乘胜追击,打下了北京城。朱由检见大势已去,只好在煤山上了吊。可见名曰德胜门,实际上胜败都有。

  北京内城有九门,这九门都有城楼和箭楼。可是德胜门的箭楼却有点与众不同。拿正阳门来说,箭楼下有门洞和城门,而德胜门的箭楼却没有门洞和城门,也是北京独一无二的没有门洞和城门的箭楼。

  德胜门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。在明朝嘉靖年间和清朝康熙年间都曾经重修过。民国初年也修缮过,因为财力不足,只修了半个城台就停工了。民国十三年,北洋政府索性将城楼拆掉,卖了木料,用这笔钱给政府官员发了薪金。

【分页导航】
   [编辑:逯博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北京